孤独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23章 不同境遇,晋末长剑,孤独麦客,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邵勋找人问询了一番,得知悉罗腾之父悉罗侯曾统领一部乌桓,为宇文氏附庸,在平刚故城附近放牧,后为慕容氏击败,归降之。</p>
几年前复叛,为慕容氏发兵平定,悉罗侯身死。</p>
此番燕王裕北进,双方道中相遇,悉罗部损失数百人,于是决定降了,夜杀鲜卑所署伪官,举四千众归顺。</p>
战事的进展比所有人想象得都要快。</p>
邵勋览毕书信,让女官收了起来,已经决定北上彰武,就近督战了。</p>
临走之前,他最后一次在无棣沟河畔徘徊。</p>
毋庸讳言,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港口,原因很简单,上游河水携带的泥沙不少,时间长了容易淤塞,必须定期清理。</p>
但它也具备一般海港没有的优势,那就是通过四通八达的水系沟通内陆腹地,可以将商品以较为低廉的成本运进运出,但问题又来了,河北的商品你卖给谁?</p>
邵勋在这里考察了许久,始终没有头绪。</p>
如果此时东北地区有个几百万人口的大国,就像历史上的高句丽、渤海国,兴许还能让辽海商业有所发展,可现在没有。</p>
也就只有一些行政方面的需求了,但人家宁愿穿越辽泽,走那条烂路。</p>
“慢一点,慢一点。”河对岸响起了呼喊声。</p>
邵勋举目望去,却是大批丁壮正在往船上载运资粮、器械。</p>
这些都是从清河、渤海二郡经清水转运过来的,到无棣沟换船,准备装运至辽西。</p>
该郡有不少官员暗通款曲,就黄沙狱转送过来的书信已不下十封,文武官员皆有。</p>
邵勋原本还没打算让他们现在就投降,他还想等一等,但李重说慕容皝还在攻辽东,多半不会来辽西了,留着没有意义,不如纳降,然后驱使幽州杂胡兵马东出,沿着海岸行走,横穿沼泽,攻击徒河,算作一路偏师。</p>
邵勋思考了两天,最终同意了,他也觉得慕容皝大概率不敢来辽西了。</p>
装船物资之中,不少就是渤海石氏、乐陵石氏这两家亲戚凑的,邵勋想到此处,看望跟在身侧的石美人,道:“你家那个石琮,可是当了慕容皝的侍中啊。”</p>
石氏有些哀怨地看了邵勋一眼,道:“我已写亲笔信过去了。”</p>
邵勋微微点头,道:“他若归降,不失高官厚禄。”</p>
石琮便是晋末避乱平州的石氏族人之一。</p>
慕容皝是燕王,便如邵勋当年为梁王时设置群官,石琮的官职叫“常伯”,此乃周朝时的侍从官,属于天子近臣,参与决策,与晋梁两朝的“侍中”大同小异,于是梁朝这边分析慕容氏众官时多以侍中相称。</p>
石琮此人原本担任武职,先后在徒河、柳城担任过都尉,主要应付部落冲突,军功不少,能力不差,非常得慕容廆、慕容皝父子倚重,以至可以参赞机要了。</p>
认真说起来,慕容鲜卑这个政权比匈奴汉更加重用汉地士人,之前一直奉司马晋为正朔,直到现在还是。</p>
而他们这种对汉人友好、重用的态度,很可能会成为他们覆灭的关键。</p>
石氏见左近无旁人,遂低声哀求道:“陛下,立了此功,求你以后不要折辱我了。”</p>
邵勋笑问道:“你舍得么?”</p>
石氏脸一红,道:“私下里怎么都可以,求你了。”</p>
邵勋沉默片刻,道:“好。”</p>
石氏似有些不信,愣住了。</p>
“我很喜欢你的服侍,现在有点舍不得见你难过了。”邵勋轻抚石氏的脸,说道:“但我有时又控制不住自己,你要多提醒我。”</p>
石氏愣愣地点了点头。</p>
她想起了最近两次寻死的事情。</p>
第一次就在那个晚上,她一时崩溃,是真不想活了。</p>
第二次则是隔了两天,那次是假的,因为两天内陛下一直在哄诸葛文彪,没怎么安慰她,于是她半真半假寻死,陛下先骂了她一通,然后终于肯安慰她了。</p>
现在他说舍不得她难过,应该是真的吧……</p>
石氏心底竟然有那么一丝喜悦,不枉她主动说出石琮是她亲族,并主动写信劝降之事了。当时随驾文武都在猜测石琮身份,甚至有人说是羯人。</p>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猜测石琮是中原士人子弟,因为他与宋该、刘睦两位士族子弟俱为侍中。于是开始查石氏谱牒,但渤海郡没查到,乐陵城被攻破过诸般文籍早就被毁了,石氏耆老或亡或死,宗谱遗失,真没几个人知道石琮出身乐陵石氏了。</p>
但她少女时见过石琮,在建邺时还来往过一次书信,她不说,谁知道?</p>
邵勋不知道石氏一瞬间已然脑补了许多,他站到无棣沟大堤上后,心思仍在未来的发展之上。</p>
不知道海兽皮有没有搞头?小冰河期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海兽皮革保暖效果比陆地动物效果好,重量还轻,更能防沿海潮湿地带的阴冷,应该会很受欢迎吧?</p>
以辽东为集散地,运输海豹皮、海狮皮、海獭皮、海狗丸、海象皮、海狸皮什么的,似乎可以尝试一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