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1章 渺茫的鱼,巫女穿越事件簿,暖萸,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我来说,随着年岁渐长,那种开心时候非常开心的感觉越来越少,不开心的时候非常不开心的感觉越来越多,非常拗口,总结就是,总是不开心。
科学上似乎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日常体验复杂且多变,可能因疾病类型、发作阶段和个体差异而不同。他们的生活常被形容为“情绪过山车”,以下是患者在不同状态下的典型体验:
‘在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时,患者会感觉身体里像装了个永动机——异常兴奋或易怒,明明只睡两三小时却精力爆炸,仿佛能“单挑全世界”。脑子像开了十倍速的跑马灯,无数想法同时喷涌:想创业、学十门外语、写一部史诗级小说……但实际可能只是疯狂购物或冲动投资,甚至对陌生人滔滔不绝说教。自信心爆棚到离谱,坚信自己能当总统或拯救地球,同时变得极度敏感,一句质疑就能点燃怒火。轻躁狂时可能享受这种“超频”状态:工作效率翻倍、创意井喷,但一旦失控就会滑向危险边缘——飙车、酗酒、事后回想却像被另一个灵魂附体。躁狂严重时甚至会脱离现实,比如听见夸赞自己的声音,或认定拥有超能力。这种状态看似“充满活力”,实则像踩着油门冲下悬崖,身心完全脱离掌控。
抑郁发作时,患者仿佛被扔进了一个没有出口的黑洞——情绪像灌了铅一样不断下沉,连呼吸都费劲。明明躺着不动却累到虚脱,起床刷牙像在挪动千斤重的身体,甚至盯着天花板都能耗尽所有力气。对曾经热爱的一切彻底失去兴趣,聚餐、追剧、撸猫都变得索然无味,心里只剩下一片荒芜。睡眠成了噩梦:要么整夜瞪着眼清醒到天亮,要么昏睡12小时仍像没睡过。脑子里循环播放着自我攻击的台词:“我是个废物”“活着就是拖累所有人”,最可怕的是开始认真计划如何消失。有人安慰“振作点”,但每个字都像扎进皮肤的刺——不是不想好起来,而是连“希望”这个词都成了陌生的概念。身体和大脑同时罢工:记不住刚读的句子,开会时注意力涣散,甚至点外卖都要纠结半小时。明明渴望有人拉自己一把,却忍不住推开所有关心的人,蜷缩在黑暗里独自腐烂。这不是矫情或懒惰,而是连“求救”的本能都被疾病吞噬的绝望。’
我看着如此科学的解释,也不由得认同起来,但是这感觉和我的感觉又不一致相同。
但是希望感缺失严重倒是真的,我擅自停药了三天,昨晚睡觉的时候焦虑万分,心慌手抖,也不知道是药需要我还是我需要药,反正我和我的药,好像一刻也不能分离,至于为什么要擅自停药,因为鱼也会感冒发烧的,鱼医生开了很多药和吊针,我害怕吃太多要会变成死鱼,于是停了原先的药。但是总不见那种非常见效地好起来,依旧是昏昏沉沉,于是去找了另外一个鱼须苍苍的鱼医生,她伸手摸了摸我,说我还在发烧,喉咙还没行,至此又开了一堆药。
鱼妈妈说,好命医生医到病尾巴,能好起来全归工于他。意思是,运气好的医生,遇到一些已经被其他医生治得差不多的病人,然后到病的末端病人会好得很快,病人就会觉得都是这个医生的功劳。
我点点头,表示赞同,我好像很爱点头。
不过对于仍然会寻求医生帮助的我,这算不算也是怀抱一种希望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