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安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9章 汉代工官徐高,徐氏略记,缓安甫,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选好原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徐高还需要对这些黏土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确保它们能够符合制作陶器的要求。首先,他会将黏土放置在阳光下晾晒,使其水分蒸发,变得干燥。然后,他会使用工具将干燥的黏土粉碎成细小的颗粒,并通过筛子筛选,去除其中的杂质和大颗粒。

经过这些工序后,黏土的颗粒变得均匀细腻,就像面粉一样。这样的黏土不仅易于塑形,而且在烧制过程中也能更好地保持形状,不易出现裂缝或变形。至此,徐高为后续的陶器制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型阶段是展现徐高技艺的关键环节。当时的陶器成型方法多样,包括泥条盘筑、轮制等。如果是制作大型陶器,徐高可能采用泥条盘筑法,将黏土搓成泥条,一圈圈盘叠,再通过拍打、挤压等手法使泥条紧密结合,塑造出器物的形状;若制作小型规整的陶器,轮制法则更为常用,他需熟练地控制陶轮的转速,用双手将黏土拉坯成型,确保器型规整、厚薄均匀。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精准的手感把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器物变形或破损。

器物成型后,徐高还要进行装饰工序。汉代陶器装饰手法丰富,有刻画、拍印、彩绘等。他会根据陶器的用途和设计要求,在表面刻画精美的几何图案、动植物纹样,或是拍印绳纹、布纹等,赋予陶器独特的艺术风格。若是制作用于祭祀或贵族使用的高级陶器,还可能进行彩绘装饰,用矿物颜料绘制出绚丽的色彩和复杂的图案,这对徐高的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当属烧制。汉代的陶窑多为馒头窑,烧制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火候和窑内气氛。徐高要根据陶器的种类和质地,调整燃料的投放量和通风情况,使窑内温度达到合适的区间。一般来说,普通灰陶的烧制温度在800 - 1000c,而质量较高的硬陶烧制温度则更高。在烧制过程中,火候的细微变化都会影响陶器的色泽、硬度和成品率。若温度过低,陶器质地疏松,容易破损;若温度过高或窑内气氛控制不当,陶器可能会变形、开裂,甚至出现颜色不均的情况。徐高凭借多年积累的经验,通过观察窑口的火焰颜色、听窑内的声音,判断窑内情况,适时调整烧制参数,力求每一件陶器都能达到最佳品质。

在官营作坊中,徐高的工作受到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作坊内有明确的分工和生产流程,每个匠人负责特定的工序,徐高或许专精于某一环节,也可能掌握多项技艺。“物勒工名”制度下,他制作的每一件陶器都承载着责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会影响个人声誉,还可能面临惩罚。这种制度压力促使徐高不断精进技艺,追求极致。

徐高在工官作坊的生活虽然相对稳定,但也充满艰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长时间在高温的窑炉旁工作,对身体造成极大消耗。然而,正是这种专注与坚持,让他在陶器制作领域不断突破。他制作的陶器,以其精湛的工艺、精美的装饰和稳定的质量,成为官营作坊中的精品,不仅满足了官府的需求,也可能随着贸易流通到其他地区,传播汉代的手工业文化。

元凤三年留下的“工徐高”陶文,不仅是他个人技艺的见证,更是汉代工匠精神的象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像徐高这样的工官匠人或许默默无闻,但他们用双手创造的精美器物,用匠心传承的技艺,共同构筑起汉代手工业的辉煌,为中华文明的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故事,藏在斑驳的陶文里,等待后人去解读、去铭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黑锦鲤三岁半,被豪门美强惨团宠了

月下焚香

入狱三年后,前妻跪求我原谅

搬砖汉子

下山第一天,被白富美老婆逮捕了

风起云痴狂

全民:傀儡师弱?我控制sss级绝美校花

柚辞

综影:都市剧的高甜日常

网文二十年

亮剑:千炮万坦,李云龙杀疯了

少年从此披星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