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41章 北地亦有稻米香(四),隆庆中兴,休息的云,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方的地理气候毕竟和南方不一样,朝廷兴修水利,不仅仅是为了推广水稻的种植,更重要的是使得大量的旱地能够得到浇灌,这样的话,整个北方的粮食产量才能够得到提升。
不过朱载坖也发现,徐贞明确实是能干活的人,他不仅想推行水稻的种植,更提出了具体的方案,他对于京畿的水利有详细的计划,准备兴修桑干河、滹沱河等流域的水利工程,准备因势利导,用筑坝开渠、疏导泄水之法,在高处开渠拦水,低处筑围蓄水,通过这样的方式治理河流,分散河水,一来预防了水患,二来可备旱时灌溉所需,为稻田开垦提供水源。
徐贞明说道:“陛下,殿下,诸位大人,京师负山控海, 负山则泉深而土泽,控海则潮淤而壤沃,泉从地涌,一决而通,水与田平,一引而至,疏渠溉田,为力甚易,此天赐之地也。”
按照徐贞明的规划,密云以东的蓟州永平等地,都是适合种植水稻的,但是朱载坖认为,既然是要大修京畿的水利,不仅仅是为了水稻,而是要尽可能多的扩大灌溉的面积,提升京畿的粮食产量,尽可能多的利用河水,浇灌土地,使得旱地的产量也得到提升。
同时朱载坖认为,北方也不仅仅只有京畿适合水田,宁夏、河南的信阳等地,也都有充分的条件,可以种植水稻,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兴修水利,不仅仅是局限于京畿一地,但是现在肯定是要京畿一地试行的。
朱载坖命令申时行、徐贞明详细上疏,陈述在京畿兴修水利,推广水稻种植和屯垦的有利条件,然后朱载坖在下部议。
阁臣们走后,朱载坖和朱翊釴父子两人开始商量起来怎么对付这些勋臣皇亲和太监们了,朱载坖父子两人开始分析起来,这里面比较好对付的是所谓的皇亲,他们虽然地位尊崇,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权力,只要加以收买,软硬兼施,他们还是能够就范的。
比较麻烦的就是勋臣们和太监们,勋臣们累世经营,在京畿甚至是整个北直隶都拥有大量的田产,甚至还有一些奴仆、家将等打着勋臣们的旗号,占有田产,以田地数量而论,勋臣们的土地肯定是最多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是太监,太监们大多出身于北直隶,富贵之后肯定是要衣锦还乡,在家乡买田置地,甚至过继子嗣,延续香火的,他们也都拥有大量的土地。
朱载坖和朱翊釴父子两人决定分工,勋臣们和太监,由朱载坖来摆平,皇亲、外戚等由朱翊釴来摆平,朱翊釴第一个去找的就是自己的姑姑宁安长公主和嘉善公主,然后就是自己的老丈人崇安侯,朱载坖心想,朱翊釴还是有些长进的,处理事情还是很稳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