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39章 北地亦有稻米香(二),隆庆中兴,休息的云,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载坖说道:“夫粮,国之根本也,舍本逐末,必成大患也!漕粮乃维系朝廷之要政,不可减少亦不可改折,务必足数本色解运,以为军国之用也!”
朱载坖是坚决不会同意将漕粮减少的,这是关系到山河宁定的大事,即便是朱载坖也不敢怠慢,徐贞明所想的北方粮食产量增加就可以减少东南的漕粮,这是决不可行的,北方的粮食产量增加,主要是为了增加整个朝廷的抗风险能力,充实朝廷的各级仓储,以备可能出现的任何灾荒。
朱载坖话得到了很多北方出身的官员的认同,他们认为东南本就富庶,就应该为朝廷多贡献赋税,想要把东南的漕粮转移给北直隶,这是绝不可行的,北直隶虽然看似赋税不多,但是北直隶要承担很多关于朝廷的杂役,还有大量的卫所在此地,这些负担并不比东南低。
李春芳也支持在北直隶推广种植水稻,对于推广水稻种植,增加北方的粮食产量这点,重臣们几乎是没有意见的,有关漕粮的问题,朱载坖也拍了板,不允许减少漕粮数量。
那么其实在北直隶推广水稻种植,最大的阻力就是北直隶的地主士绅们了,其实士绅们反对在北直隶推广种植水稻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愿朝廷增加科则,使得自己的利益受损。对于这点,朱载坖和重臣们商量了之后认为,应当软硬兼施,朝廷必须推广水稻在北方的种植,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在北直隶推广水稻的种植,还要在北方适宜种植水稻的地方推广水稻的种植,以增加北方的粮食产量。
对于士绅们想要以此抵制朝廷推广水稻种植的办法,第一就是采取软的办法,朱载坖会通过上谕的形式明确,即使是在北直隶推广了粮食种植之后,不会因此减少南方的漕运数量而将之转移到北方来,同时科则的调整也不是立刻就进行的,而是给了这些士绅吗一定的缓冲空间,朱载坖和重臣们商量之后,决定改种水稻三年之内,不改科则,三年之后虽然调整科则,但是还是按照科则一半来征收,两年之后才正式按照科则征收。
而对于仍旧冥顽不灵的,那就只有通过朝廷律法来收拾他们了。
而李春芳则是补充了一旦,京师附近的田地,很多是属于勋臣外戚皇亲的,对于他们,最好是朱载坖出面说服他们服从朝廷的政令,这样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朝廷推行政策的阻力,对于李春芳的这个建议,朱载坖予以同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