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3章 厉兵秣马待北虏(七),隆庆中兴,休息的云,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以徐璠认为,朝廷要想冬衣的质量过硬,就得让商贾们有利可图才行,徐璠认为最少得要三两才行,鄢懋卿坚决不同意,三两,你怎么不去抢,徐家想银子想疯了是吧,鄢懋卿可不是不知世事的官员。
鄢懋卿详细的给徐璠算了一笔账,现在布匹的价格是三钱银子左右,棉花是七到八分银子一斤,还有棉线等物,一套冬装的原料价格不会超过一两一钱,织染、缝纫的工价就算六钱,也就是一两七钱,给二两银子,除去运费之后,商人们也应该还有二钱银子的利润,二两银子一套,绝对足够了。
徐璠当即说道:“大司农,二两银子,松江交货,朝廷运输,如何?”
鄢懋卿当然不干了,交货肯定是在京师,他也知道朝廷组织运输,成本太高,而且在运输途中,肯定会出现非常多的损耗,所以由商人们自己运输显然是最方便的事情。
徐璠也向鄢懋卿解释了成本来源,鄢懋卿所算的原料成本确实是正确的,但是这军衣冬装,染色的成本是不低的,尤其是红色的染色,每匹的成本就高达三钱银子,整个下来,印染成本不下五钱,还有冬装不像不像其他衣物,本就费工费时,尤其是匝道棉衣,所费的工时就更加多了,成本也是直线上升,所以之前所定的二两银子是绝对不够的。
朱载坖问道:“徐卿,今年北直隶的棉花种植情况如何?”
经过朝廷的大力整治,北直隶现在能够种植棉花的田地已经增加到一百多万亩,今年播种棉花八十万亩,可以收获的棉花数量会得到大幅度提高,朱载坖的意思是在松江印染成衣,然后到运输到北直隶来装填棉花,制成冬衣交货,因为北直隶的纺织业发展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达到苏松的水平。
而大量的棉花上市,无疑会造成棉花价格的降低,打击百姓种植棉花的积极性,朱载坖必须给北直隶的棉花找一个销路,而朝廷官军的冬衣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消耗北直隶棉花的方式,同时还可以推动北直隶纺织业技术的发展。
最后君臣商定,由徐家牵头,每年为在苏松为朝廷制造冬衣二十五万套,每套包含胖袄衣裤、士卒头盔的棉内衬、护耳和手套,作价二两四钱一套,苏松印染成衣,在北直隶装棉花,其中一等棉衣五万套,二等和三等各十万套,户部先支给三成定金,练兵军务处、都察院、兵部、工部验收合格之后再结算。
除了冬装之外,赶赴广东的陈矩也将佛山铁作制造的单刀样品和报价通过急递送达京师,朱载坖和参赞军务大臣、户部、兵部、工部堂官仔细查看佛山铁作所生产的单刀,佛山所造单刀,报价有三种,价格从八钱五分到一两三钱不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