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风雨更伤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0章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荒原谍影,落花风雨更伤人,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杏花当着杨军的面,手被贾东顺纤细的手握着,有点不好意思。

她挣脱贾东顺的手,脸红了一下。对贾东顺说。

“东顺,是小军哥,杨军看我来了,你们认识”!

贾东顺惊讶的“啊”了一声。

这才调过脸来看了杨军一眼。

怯生生的也叫了一声,小军哥

杨军想笑,没有笑出来。贾东顺比他大十几岁,却喊他哥,有点儿不伦不类。

看来是贾东顺已经把那杏花当做自己的媳妇了。

杨军有点看不起贾东顺,但面子上还是要过得去。

他颇有礼貌的叫了贾东顺一声:

”蒋老师,你好”。

贾东顺见杨军叫他贾老师,他很高兴,对杨军说:

“杏花经常和我提到你。我在八一农大也经常听美术系的师生们在议论你。说你人长得帅,有才华,而且武功高强。

在伊春山上,赤手空拳,就把一头熊瞎子给打死了。简直不敢想象。还说你刚刚二十几岁,就成了生产建设兵团的营级干部。

我为有你这样的哥。而感到骄傲”。

贾东顺张口一个哥,闭口一个哥。把杨军叫的很不好意思。

杨军偷偷的看了一眼身旁的那杏花。

见那杏花正在深情的注视着贾东顺。脸上露出了赞扬和欣赏的神色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从那杏花和贾东顺对视的眼神中能看的出来。两人间的关系已经不一般了。

杨军见贾东顺还在喋喋不休。便打断了贾东顺的话说:

“贾老师,你能不能别叫我哥。我比你小十几岁,你反过来叫我哥,挺别扭的。再说了,你是八一农大的美术老师?我只是干部学校的学生。于情于理,您都不应该叫我哥。你和邵老师的婚姻还没结束。那杏花能不能嫁给你!还是个未知数。我们以后就以师生相称吧,我叫你贾老师,你叫我杨军就行啦”!。

杨军不软不硬的几句话。把贾东顺说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不自然的“嘿!嘿”的干笑了两声。

干瘦的小脸上堆满了皱纹。贾东顺笑起来特别难看,连皱纹都是细小的。

杨军的几句话,把那杏花说的也是十分的难堪。他幽怨的瞪了杨军一眼。

她看见贾东顺胳膊下夹着一卷画轴。以为是贾东顺又有新作。便拿过来看了起来。

杨军也好奇的和那杏花一起欣赏了起来。

这是一幅《钟馗图》。

那杏花虽然画的好,尤其是跟上贾东顺学画后。他的绘画技术更是突飞猛进。

但她对历史上的名人名画了解的不是很多。

她拿着画,对着贾东顺惊叫了起来。

“贾东顺,你是不是有病啊?把男人画的这么丑。你是不是在画你自己”?

说完后,那杏花咯咯的大笑了起来。

那杏花笑起来很好看。眼睛就像月初的月亮一样,弯弯的。特别迷人

杨军好奇的接过了那杏花手中的画。仔细的看了起来,

笑着对那杏花说:

“这哪是什么男人啊?这是明末清初的画家陈洪寿在他晚年创作的一幅佳作《钟馗图》。

不过这幅画是赝品,虽然这幅画是赝品,但这幅画创作的惟妙惟肖,逼真度很高,足可以以假乱真。

贾东顺听了杨军的话,吃惊不小。

他也顾不上称呼杨军什么了,惊奇的向杨军问道:

“杨军,你对陈洪寿如此了解,你是从哪儿看出这是一幅赝品来?

杨军拿起画轴,仔细的又看了看,说:

这幅《钟馗图》是陈洪寿晚期创作的一幅最成熟最精湛的作品。陈洪寿通过这幅《钟馗图》,巩固了他在清初画坛的地位。他的这幅《钟馗图》画好后,就被人买走了。后来被收入了清宫。当时的圣祖皇帝康熙还很年幼。对他的这幅画作爱不释手。为了表示他对这幅画的喜爱。画作的右下角加盖上了康熙的印章。从这以后,这幅《钟馗图》一直收藏在清宫中。二百多年后,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从紫金城赶了出来。溥仪临走时,从皇宫中带走了大量的宝贝和书画。其中就有陈洪寿的这幅旷世名作《钟馗图》。后来这幅画随溥仪流落到东北,溥仪为了维持他的傀儡政府。变卖了很多他带到关外的宝贝和收画。后来,这幅《钟馗图》辗转几次卖到了天津,被天津一位大盐商给买走了。解放后这幅画被盐商的女儿献给了国家,后被收藏进了苏州博物馆”。

听了杨军的一番话。贾东顺细小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感叹道:

“杨军,你真神了?八一农大的师生们都说你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可我一直不这么认为。

在我的眼里,你不过是武功高强。碰巧打死一只熏瞎子。充其量,你也就是一个纠纠武夫。因为你长得俊。因此各种美谥都加在了你的头上。其实你是徒有虚名。年纪轻轻,你能有多少才华?刚才你对钟馗图的见解,彻底颠覆了我对你的认识。让我们这些专业绘画的科班生感到汗颜”。

杨军见贾东顺用十分虔诚的眼神在看他。谦逊的笑了笑说:

“我父亲是北师大的历史教授。由于专业的关系,我对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书画作品有点偏爱。我读初中的时候,跟着我父亲学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六五年,我和我父亲去苏州看望他的一位同学。他的同学就是苏州博物馆的馆长。他领我和父亲去苏州博物馆,欣赏了当时的镇馆之宝《钟馗图》。

我当时就在我父亲的身边,听大人们聊这幅画作的一些历史典故。因此,我就把这幅珍贵画作记在了心里。今天正好贾老师拿了出来,我班门弄斧,献丑了”!

贾东顺听了杨军的话。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杨军对《钟馗图》了解得这么详细。原来它生长在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

旁边的那杏花,见她最熟悉的两个男人聊得火热,插嘴向杨军问道:

“小军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这幅《钟馗图》是赝品?

杨军接过画来,又认真的看了看说:

“有两处地方能看出来这幅画作是赝品。《钟馗图》这幅画,当年被康熙收藏进清宫时。

康熙为了把这幅画留在宫里。便在这幅画作的右下角,加盖了康熙的印章。后来这幅画作又加盖了道光和咸丰的印章。可是我们手中的这幅《钟馗图》,只有临摹题跋,而没有清皇帝的印章。其次真品《钟馗图》中的钟馗胡须条条分明,从画作上就能看出来,一根是一根。而这幅临摹品。胡须都化成一块。没有真品《钟馗图》那样的逼真。

这幅画作的其他地方都很逼真。说明这幅赝品的作者也很了不起。他只是忽略了这两处地方。所以才露出了少许的破绽。总的来说,这幅赝品临摹的非常成功,也是一幅很珍贵的画作”。

说到这儿,杨军又爱惜的看了一眼手中的《钟馗图》问贾东顺:

“这幅钟馗图的赝品是谁临摹的,怎么到了你的手上?你要这幅画干什么”?

贾东顺细小的眼睛又眯成了一条缝。从杨军得意的笑了一下说:

“不好意思。这幅画是我临摹的。我今天给美术系的学生上人体素描课。就把我的这临摹品带来了”。

说到这儿,贾东顺把杨军手手中的画又接了过来。爱惜的看了一眼,说道:

“这幅画用了我两个通宵。我也是在帮同学的一个忙”。

杨军惊讶的问道:

“帮同学的忙”?

贾东顺看了杨军一眼。好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

“杨军,我知道你是干部学校的优秀学生,是中共党员。我把这件事告诉你。你一定要为我保密”。

贾东顺见杨军郑重的向他点头,便接着又说道:

“事情是这样的,我有个同学在苏州博物馆工作。对了,杨军,忘告你了,我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被分配到八一农大教授美术。

我的同学毕业以后分配到了苏州博物馆。在博物馆做古书画的修复工作。毕业以后,我和我的同学就没见过面。平时我们有书信来往。上个星期,我的同学来明山县找我。他让我给他办一件事。

原来,他们苏州博物馆藏着不少明清的珍贵书画。其中最为珍贵的就是陈洪寿的这幅《钟馗图》。他知道我在中央美院时。

临摹成绩最好。他让我临摹一幅陈洪寿的《钟馗图》。原因是这样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他们苏州博物馆经常受到当地红卫兵的冲击。他怕这幅名画。被红卫兵抄走毁坏。他才想出了个办法来。让我临摹一幅《钟馗图》。然后把真品给替换出来。

我知道我们这位同学是为了保护国家的文物,是爱国的壮举。因此我才下决心帮助他。

这幅“《钟馗图》的临摹品,用了我两个通宵才把它完成。完成后,我拿到美术系的课堂上,是想让美术系的学生看一下这幅临摹品和真品有什么差距。没想到三十多位美术系的科班大学生。

没有一个人能看出我的画作是赝品,没有一个人能说出《钟馗图》的来历,反倒让你这个非专业的学生说的头头是道。我真为我的学生感到惭愧。

杨军本来是在责备那杏华,反倒被那杏花给说服了。还有贾东顺精湛的绘画艺术。

杨军对贾东顺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他也希望那杏花有个美好的未来。。

杨军和贾东顺,那杏花告别的时候。两人说什么也不让他走。

非要留杨军在八一农大吃了晚饭再走。

杨军苦笑的摇了摇头,告别了贾东顺和那杏花。心情复杂的离开了八一农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机甲星辰战记

陈晓堃

投资返利,我族儿郎人人如龙

少话勤烟

紫袍大佬误闯无限游戏,boss1秒跪

芋圆啵啵熊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易宿

满级大佬每天都在虐渣

半窗残竹

至尊鼎

老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