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房玄龄跟杜如晦几日的见闻!
蜗牛吃螃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章 房玄龄跟杜如晦几日的见闻!,这里高楼汽车,你给我说是大唐?,蜗牛吃螃蟹,发书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连陛下都没有这待遇!
在城外待到天色微暗,房玄龄两人这才坐着马车回到城里。
只是晚上躺在床上,两人并未交谈,心里想着的,都是老妪说的那些话。
这一晚,两人尽管没有晚睡,但都失眠了。
……
第四日,两人同样是出了城。
不过两人并没有再去工地跟居民住所,而是去了稍微远一点的乡村。
花费了半个时辰左右,马车停在一个农场旁。
农场大门处立着一个竖着的牌匾。
上面写着“白石城合作牛羊养殖基地”。
若不是拿着李渊让力士给两人的令牌,即便是两人表明身份,都差点连大门都没进去。
听养殖老板介绍,这牛羊养殖基地才盖了三个月多一点的时间。
养殖的八百多头牛,四千多只羊还未长成,等明年的这个时候,羊就能出栏了。
到那时,才是赚大钱的时候。
当房玄龄两人问道,养这么多牛羊,一月要花费多少钱的时候。
那老板得意的表示,自己花不了多少钱。
郎君不仅派了兽医长期驻扎在农场,每月的养殖补助,准时有人送过来。
按照养殖老板的话来说,他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从未见过像现在养殖一样的生意。
地是白石城帮忙找的,牛羊,也是白石城帮忙联系的,兽医、兽药,饲料等等,都是白石城免费提供的。
每月还能领到一千贯的养殖补助。
养殖老板就出了买小牛小羊羔的钱,员工钱,其余的成本就基本没有了。
……
出了农场,两人又去看了什么“优质粮食基地实验地”。
这里清一色的种植的是冬小麦。
看着那绿油油望不到头的麦地,两人盘算着能收多少石的粮食。
听那承包土地的老板说,这些麦种都是白石城县衙免费提供的高产小麦。
一亩地能收八百斤以上的麦子。
八百斤,就是七石多。
真有如此高产的麦子?
房玄龄跟杜如晦听了久久不语。
那承包土地的老板也是个话痨。
说自己承包了周围几个村庄的土地,不仅种粮,还种大棚蔬菜。
每月运输到白石城的蔬菜,都能赚一两百贯的钱。
等小麦成熟后,不知道能赚多少钱。
最重要的是,这些粮食刚种下没多久,就被白石城里的一众商贾给预定了。
根本就不愁卖!
像他这种承包商,有许多。
最大的一个姓徐的承包商,一口气承包了上万亩的土地。
而他种的粮食直接被郎君定了。
当房玄龄问道,土地都被他们承包了,那附近的村民怎么办?
结果那老板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两人。
城里缺人的活一大把。
这些村民早就跑城里打工去了。
在城里能拿一份工资,土地承包出去,又能得到一份土地承包费。
赚双份的钱,只有傻子才不知道怎么选择。
这一日,两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那种传统的士农工商的观念跟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冲突在一起。
搞得两人都没胃口去羊杂汤摊位吃羊杂汤。
想了一夜,都没想明白。
这白石城,全民经商,全民逐利,怎么没有道德沦丧,反而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直熬到天亮,两人都想不通。
索性就起了个早。
他们寻不到的答案,恐怕只有那陈小子,才能给两人提供答案。
于是,两人厚着脸皮去了李渊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